超市發(fā)連鎖超市半數(shù)夭折
超市發(fā)推出的早市模式,其營業(yè)時間為早6點半至8點半.商品以果蔬等生鮮為主,并以價格低于農貿早市和質量有提高/增加做賣點.在開辦初期超市發(fā)方面表示,早市較低的價格來爭奪農貿市場的客流.據超市發(fā)統(tǒng)計,其旗下萬泉莊、玉海園等開辦早市的門店,果蔬的經營帶動了主食、熟食等關聯(lián)商品的銷售.
該經營模式一經推出,就得到媒體和相關方面的關注,連鎖協(xié)會超市生鮮經營研討會也把此種經營新招作為研討內容.但時隔4個月,記者昨日7點半在超市發(fā)玉泉路店、玉海園店看到,其大門緊閉,門口的招牌顯示營業(yè)時間為8點.門口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:冬季趕早市的人太少了,我們的早市已取消4個月了.記者聯(lián)系超市發(fā)雙榆樹店,工作人員也給出了同樣的回答.被當作超市早市模板的萬泉莊店,雖然仍有早市,但已不再具有當初的農貿市場叫賣等風格,顯得低調了許多.工作人員表示,早市的果蔬會用紅色標簽標明,價格比平時低,8點半后改為正常價格.
與超市發(fā)早市遇冷不同的是,在玉海園附近的農貿市場,以及海淀西苑地區(qū)的農貿早市,早起遛彎買菜的顧客絡繹不絕.一位老先生表示:農貿市場的菜比超市便宜很多,而且新鮮,我很少去超市買.至于記者提到的超市發(fā)玉海園店早市,幾位在菜市場買菜的中老年顧客表示,不知道那里曾有過早市.
同樣是早市的概念,家樂福、歐尚等跨國零售巨頭,在國內的超市也推早、夜市,但其概念更多的是服務概念,即將營業(yè)時間前后延伸為8點到22點,跨國零售巨頭并沒有刻意在早夜市階段強調以價格取勝.
業(yè)內人士指出,超市開辦早市,需要配備相應的人力,以及在營運中會增加水電、運輸、管理等成本,而農貿市場的攤商則沒有這些配套成本.很多攤商本身就是菜農直接進城銷售產品,也不存在超市的店面、雇傭人力以及其他相關的菜品儲存等成本.所以,農貿市場的低價格是在其合理范圍之內的,而超市靠低價格賺人氣拉動相關消費的做法,往往在成本面前經不起時間的檢驗.
北京工商大學商業(yè)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認為,早市具有爭取降低成本多銷的特點,農貿市場在這方面有更大的靈活性,個體商戶能夠適應顧客需求和市場行情隨時調整價格,而超市則欠缺靈活性.有些超市雖然有種植基地、與相關企業(yè)建立固定供應關系等,但其周期性長,不能經常調整商品供應和價格.農轉超的想法不切實際,居民的消費習慣不是簡單的口號可以改變的.洪濤指出.